漸漸消失的信任

圖片

我有兩次非常不好的用餐經驗。嗯…或許,該說是一次半。🤔

某天假日,一時興起想吃個早午餐,到了知名的連鎖店之後,點了看起來頗可口的漢堡。過程一切順利,餐點非常迅速的上桌,我迫不及待地品嘗一口,溫度適中,口感極好。一切都非常的完美…

直到…桌上放醬料的籃子旁,突然出現一隻蟑螂,會動的。靠~

我不動聲色,伸手攔截了剛好從我座位旁經過的服務人員,他一臉驚訝地望著我(我猜他是在想,我為何突然伸手襲擊他!?)。

我什麼都沒說,隨即給了他一個眼色。

他朝我的目光望去,臉上的驚訝轉為慌張。
但,他也不動聲色(厲害!),朝著目標前進,居然用手一巴掌把目標物給抓了起來,隨即往廚房走去,就好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一樣。


另一次,一天早晨,我到了一個過去不曾來過的地點,因為剛好有一段不長不短的時間(等人),所以我就沿著大街閒逛,突然看到一家老麵包子店,正愁沒吃早餐,因此我就隨便點肉包菜包各一份,想說試試看。

沒想到,非常之好吃 !

我對包子是很挑的,我覺得全台灣好吃的包子只有三家,而我今天吃到的這家,居然可以媲美我心中第二名,這讓我內心的包子排行榜大大的洗牌了。

回到家之後,立刻把這包子跟家人分享。
然後我也很疑惑,這麼好吃的店怎麼從來沒有聽到過呢? 上網查。

一查不得了,Google 評價非常兩極。

翻了幾頁都還無所謂,直到我看到一個評價,除了文字還附上了一張照片。

文字是這麼寫的:『吃到腳了,有人吃到頭嗎?』
然後照片是包子裡面一節蟑螂的腳。

靠~ 又來。


你猜,我後來還有去這兩家店嗎?
再也沒有,一次都沒有。

這兩家店不好吃嗎? 不會,其實都很好吃。
但我不會去了,因為我對這兩家店完全失去信心。
(那怕其中一家根本不是親身經驗)


上面是第一段故事。

接著,我要講另一段我前幾天在課堂上說的故事。

我有一個朋友(不是我),他從小喜歡外文,也常常看外文書籍,雖然都是自學,但也因此遍覽群書,自從有了 AI 之後,他樂翻了。

透過 AI 的翻譯,他開始閱讀過去不曾讀過的語言,剎那間全世界的浩瀚,都在他的眼前。由於他常常在網路上分享他讀過的書,因此出版社就開始找他作書籍翻譯,他也很開心能夠把不同語言的書籍介紹給更多有興趣的人。

但因為他畢竟都是靠自學和 AI 翻譯,所以對於比較艱澀少見的文字較難掌握,不過整個大方向他是 OK 的,他用極短的時間翻譯了數十本著作,當然,大部分都是 AI 翻譯的,他就是抓個大方向和結果。他認為,只要沒有太嚴重的瑕疵,讀者也看的開心那就皆大歡喜。

但有些所謂的『專業人士』看不下去了。

他們說,你用 AI 翻譯也就罷了,但好歹你要看過所有 AI 翻譯出的內文吧? 你沒有看完內文,全靠 AI 翻譯怎麼知道結果都是對的呢?

他聽了頗不服氣。

他說,我雖然沒法看完所有 AI 翻譯的東西,老實說我也不是全看的懂,但我有叫另外一個 AI 來審核,況且現在 AI 翻譯的能力早已經比人強了,整本書的主旨和精神都沒有偏誤,頂多就是有幾個無傷大雅的翻譯錯誤或是文句不很通暢,我翻譯的書又不是給大學生當作教科書用的,我只是讓沒有機會讀外文書的一般人,有個擴展眼界的機會,這有關係嗎?

如果,每個字都這麼斤斤計較,那讀者們永遠都沒有機會看到另一個世界的遼闊、體驗另一種文化的優美。現在,已經是人人可以翻譯的時代,為何還要把翻譯的權力侷限在少數人手裡?

呃,講的似乎也不是沒有道理!? 🙄

但『專家』們說的好像也沒錯啊,如果我們用AI翻譯,卻沒有耐心看完AI翻譯出的每一段文字,甚至看不懂,就算找另一個 AI 來校稿,似乎也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做法?


我在課堂上跟學員說完了這故事之後,我問大家…

如果,你也覺得這樣用 AI 翻譯書稿不合理,那我們現在用 AI 來撰寫程式碼,當 AI 寫完之後,我們並沒有逐行看過,只是跑個黑箱測試,或是讓另一個 AI 來審核,這樣對嗎?

『這不是負責任的 AI 使用方式』學員A 說。

『但,未來 AI 寫的程式碼(包含文件)只會愈來愈多,終有一天,會多到我們沒耐心也沒時間逐行看完的地步,是吧? 』我對大家說。

『的確很難,但只要我們是透過 AI 產生程式碼,就必須盡力做到完整的程式碼審查。這是原則,也是責任,不能因為它很難做,就讓不做這件事情合理化。』另一位學員 B 這麼說。

說的太好了。
的確不能因為這件事情很難做到,我們就乾脆直接合理化成不用做了。

我們還是必須在品質、安全性上『盡全力』把關,即便明知道很難,也不能讓把『把關』這件事情變成別人的責任,甚至直接丟給 AI。

因為,『品質與安全性』 與 『功能』不同,它涉及信任。

就像餐飲業,哪一家店能夠完全沒有一隻蟑螂的你告訴我,這根本不可能,太難了。

對,但哪怕只要有一隻腳被發現出現在不該出現的餐點裡,客人就會對你直接失去信心,然後這個評價會在紀錄上永遠存在,成為嚇跑你未來客戶最有效的利器。

所以,就算再難,只要你幹一天廚師,就必須在食安與品質上盡一天的心力。

『這是原則,也是責任,不能因為它很難做到,就讓不做這件事情合理化。』 是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使用LM Studio輕鬆在本地端以API呼叫大語言模型(LLM)

開啟 teams 中的『會議轉錄(謄寫)』與Copilot會議記錄、摘要功能

在 ADO Pipeline 中使用 GitHub Copilot CLI:實現全天候24h開發的夢想

原來使用 .net 寫個 MCP Server 如此簡單

VS Code的字體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