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Developer Day 2019 現場筆記 (一) - 看見LINE、開發者、未來

過去幾年,我身邊很多軟體開發人員,要嘛往大陸發展,要嘛待歐美棲身,但LINE選擇的路線,卻給了我一個不同的啟發…

今年的LINE Developer Day依舊位於東京舉辦,不過較之過往,擴大為兩天的議程,在keynote當中,講者有提到今年改為兩天的原因。總的來說,過去想說的事情多,能用的時間少,所以今年改為兩天乃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但…費用不就增加了一倍? )。

話雖然這麼說,但我其實一直對LINE的工程師文化很好奇,一個保有傳統謹慎保守基因的日系公司,怎麼去塑造一個對開發人員如此友善的開放文化? 你如果到日本東京新宿LINE辦公室的開放空間,會看到底下這樣的場景:

充滿自在氛圍的空間裡,有著喝咖啡寫程式的Developer、有著接洽外來訪客的員工、甚至放空休息的夥伴…在同一個空間裡,自在且互不打擾的完成自己當下的任務。

這種自由開放的氛圍很像這兩天的大會,當你仔細觀看,不難發現議程表上的內容,絕大部分都是LINE員工們真實開發經驗的分享,其中少數才是LINE相關產品和服務的介紹,這跟過去我們看到由企業主辦的年度大拜拜聚會完全不同,更有點像是open source社群聚會的感覺。

透過上百個議程,講者竭盡所能的,把自身的開發經驗,分享給與會的其他開發人員:

這些議程當中,大部分是LINE如何透過open source開發技術,實現自身所需的商務需求、以及自己在採用open source技術所碰到的挑戰與解決方案,那這些議程是怎麼決定的呢?

我問了來自台灣LINE團隊的講者,這些議程主題怎麼決定的? 台灣LINE團隊的講者跟我說,大部分都是由LINE員工投稿,獲選後由LINE贊助講者參加大會,一聽之下,發現身為LAE的我們,平白享有免費三天的東京飯店+來回機票,看起來待遇似乎比LINE自己的員工還好呢~

其中有個頗有趣的地方,由於LINE大量的使用了open source技術,對於過去很少接觸 OSS 的微軟 .net 開發人員來說,參加LINE的聚會會讓你突然恍如置身到另一個世界中的感覺,議程當中許多過去在 .net 世界中沒有的東西,霎那間頗有讓人目不暇給之感。

今年的場地改在台場日航飯店舉辦,這個地點是著名的觀光勝地,搭地鐵前往的路上,電車上路過的海景頗讓人心曠神怡。當天天氣很好,廣場上藍色的天空讓人一覽無遺。

到了夜晚,當地頗具盛名的購物中心和景點,也是觀光客難以錯過的行程。

回到會場,比起去年,今天的場地大概整整大了一倍有,兩天的議程,現場共分為A-F同時段六個Track,還有Short Track和Booth攤位:

你會看到,光是Booth就有超過十幾個攤位,包含我們後來抓著LIFF PM問問題問到飽的(例如 LIFF v2的QR Code Scan功能在Andorid上的問題,未來的Mini App是否會取代LIFF與兩者之間的定位的問題..etc. 這些容後說明)攤位。

下圖最下方合照中,右前方那位就是LIFF PM,頗親切的女生,我本來想PO一張他被台灣LAE們問到雙手抓著腦袋的照片(你知道TW LAE的強悍了),但…後來決定還是保留在相機裡好了。

報到

今年的報到採用人臉辨識,不用說,這當然是火力展示。去年LINE就大動作宣告要以AI作為接下來發展的主軸之一,沒想到今年就直接上場了。

那…效果如何呢? 長長的人龍在每個人報到時間30秒左右(包含領取物品),不一會兒很快的就消耗完畢:

技術交流

今年整個會場有為數眾多的座位區,每一個長桌上都配有好幾座電源線插座塔,插座數量多到你手機想要沒電也很難,我帶去的行動電源基本派不上用場。(下圖右上桌上的白色塔式電源插座就是了)

除了主session之外,今年安排了很多的Short Track(上圖左下),其中也不乏精彩的分享,上圖中隨處可見的白色小桌,主要是讓參與的會眾與講員都可以輕鬆的彼此交談,這個設計我很喜歡,很多人可能沒有發現,這個設計非常符合我過去提到過的環境誘導要素。人是很容易被環境影響的,你可能以為,就算沒有這些小桌,看似也沒甚麼差別,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小桌一擺,立即可以有效的增加與會者之間Talk的機率(與頻率)。

此外,基本每一個Session教室的外面,都有這樣的一個小桌,便於讓講師分享完,可以在教室外就立即與會眾進一步討論、或回答問題(如此不僅不會耽誤到下一場次講師的設備準備,也可以讓意猶未盡的與會者問到滿意為止。

同樣的,因為開發人員的天性,在議程中不太可能舉手問問題,且這樣會打斷整個議程進行,而場外小桌這樣的設計,很有效的可以鼓勵會後的提問與分享,我很期待這樣的設計未來能夠更多的在台灣的各類型社群大會中看到。

餐盒與零食

去年分享了太多LINE Developer Day的用餐心得,為了避免失焦,今年我就不多提便當點心這回事了,基本我們看看數種餐盒中的一兩張照片就好…

其實我不真的很明白,為何日本的便當都會做的那麼精緻,連青菜都要獨立裝在迷你菜籃子裡,但我想,這應該也是一種文化的呈現吧。當你跟LINE有較多的接觸後,會發現它常常很特別的融合了西方與日式文化,卻又讓兩者之間沒什麼衝突。不只如此,下午茶時間的點心都是日本甜點名產,馬卡龍非常好吃,讓人回味再三。(其他的就不多說了…)

全英文投影片

上百場的議程,其中標示為(#guest)的部分是外請講師(非LINE員工),其中也有來自微軟的講員(我有作為聽眾參加了其中兩場,後面再跟大家說說心得),你會發現很有趣的是,即便講者用全日文演說,但絕大部分的投影片都是英文的(特別是外請講員,也就是LINE員工作為講者的場子,我看到幾乎是全英文投影片,下圖),我相信這對慣用日語的本地人來說應該是一大挑戰。

且現場幾乎每一間教室都有即時翻譯(下圖右下),我不知道大會到底有多少非日籍學員參加,但這樣的設計對與會者來說真的很貼心(因為有一半的英文場子,日本當地開發人員其實也需要即時翻譯)。我相信這是刻意的,這樣的訓練能讓LINE的員工可以更自由的與外籍人溝通、與外界的技術無縫接軌,在我們這一行,我覺得這是必須的,但在台灣,我們始終沒認真去面對這個問題

台灣這幾年其實社群也算蠻蓬勃發展的,如果能夠更多的與國際接軌,甚至開始將每一場中文議程同步處理成英文內容(不管是slide內容或是現場講師的即時翻譯),或甚至直接以英文進行演說分享,相信對台灣的技術能見度將會是一大提升。

有時候想想,身處在這一行當中,資訊的來源大多是從英語系的國家來的,不僅是為了方便接收新知,而且若是要讓我們手上的東西讓世界看到,恐怕得自己先踏出去才是關鍵的一步,台灣很多開發人員的能力很強,但礙於語文能力無法與國外直接接軌,損失了相當多機會。面對自己的短處、挑戰自己有形無形的限制,其實是能夠突破和成長的一大關鍵。

這一點,LINE讓自己的工程師們做到了。

比起日韓,台灣更有條件,也更必須在全球化與國際化上加倍努力,我們沒有日韓的內需市場,又不想倚賴大陸的市場,那我們更有必要能夠與全球無縫接軌,如果LINE在日本能做到,台灣就更該如此。

LAE(LINE API Expert) Round Table

不要懷疑,下圖中和Chat Bot社群夥伴們一起入鏡的,就是朴懿彬(Park Euivin)。如果不提,你應該很難想像,在幾位台灣Chat Bot開發者社群壯漢旁,這位身材嬌小的女性,就是LINE的CTO:

每一年的LAE(LINE API Expert)聚會,和CTO的Round Table是一大重點,今年當然也是。一行人來自泰國、印尼、日本、台灣…不同國家的LAE們,在會議室中輕鬆的與LINE CTO暢談了約莫一個小時的時間,其中有笑聲也有平時無法輕易得到答案的問題,都在這段時間內有了明確的解答…

After Party

每年辛苦的研討會結束之後,當然必須要有一段吃喝快樂的時間,今年也是。一如既往,在議程之後的After Party中,有酒、有肉、有朋友,在歡笑與buffet中度過難忘的一天。

LINE 的工程師文化、國際觀、與我們的未來

寫到這裡,我在想,我讓你看到了什麼? 是LINE對LAE(LINE API Experts)的尊榮禮遇? 或是年度技術饗宴的豐盛豪華? 還是LINE的多元開放與文化?

今年是我第二年參加這個盛會,從去年我就有一個疑問,到底LINE花大錢辦這樣的聚會目的是什麼? 當然,幾乎全球各大軟體(或軟體服務)公司都有著類似的盛會,微軟、Goodle每年都一如往昔的舉辦著。但LINE的母公司Naver在富士比全球企業的排行中排名距離第17的Alphabet(Google)以及排名第16的微軟,有著好大的一段距離,甚至連台灣的TSMC和鴻海,都遙遙領先在Naver的前面。

然而從LINE推出LAE Program, 從去年LINE發展AI的宣告和行動,一直到今年大會直接用刷臉入場的火力展示,讓人很難不認真看待LINE的企圖心。而一直到目前為止,你得說,LINE看起來確實做的很不錯

在台灣,市值比LINE還要高的公司比比皆是,曾經大聲說想要發展軟體甚至AI的廠商更是在所多有,但你卻從沒有在亞太(包含中國)看到一家廠商真的像LINE一樣說到做到,走出了自己的路線,並且昭告天下。

從最近這兩年開始,LINE很明顯的早已不把自己定位成開發手機通訊App的公司了,甚至也不是一家軟體公司,而是藉由軟體技術與平台提供各種服務(生活、金融、…)的公司,而軟體、AI技術則是他手上的資源和武器,我相信LINE清楚的知道,真正能夠成就這一切的關鍵,是資訊開發人員和AI專業人才…LINE採用各種open source的技術,自行研發資料庫 “Flash”、私有雲 “Verda”,發展自己的AI實作、區塊鏈、一直到網路銀行,LINE自己建構了非常完整的底層架構…我曾經不只一次在想:『LINE你認真?』

LINE用行動回答了我這個疑惑,它是玩真的。

然而回頭看,你又不難發現和遠在矽谷的美商不同,LINE在商務上十分接地氣地打入了太平洋島鏈這一塊地區的許多國家(我也慢慢明白為何LINE不往中國和歐美發展),這些國家有著和中美兩大市場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與技術需求。這些國家們正準備在另外兩個強勢的經濟市場與文化入侵中站穩腳步,也正準備走出自己的世界。而LINE就在這一刻,提供了各種契合當地所需的服務。如果我們這麼看,不難發現,LINE在亞太地區軟體服務的公司中,已然為自己打開了一條不同的路。

反觀台灣,不管是電子製造、代工、電子商務或是軟體服務,我們常常在中美兩個典範中忽左忽右,搖搖擺擺,有時依賴美國有時依靠大陸,但卻始終沒能走出自己的方向。台灣很多公司想做AI、想做雲端、但真的走對路線、拿出成果的…目前看起來似乎屈指可數(呃…你可能不仔細還數不太出來)。

最近,剛好讀到呂世浩老師的敵我之間,讀到古代春秋戰國時期,君王們都深知,想得天下者,必須先得天下人才。但對於以製造業思維起家的台灣,恐怕很難真正了解這究竟是什麼意思。我猜,光是一個open source的文化,就足以讓台灣所有業主退避三舍了,更遑論其他。然而有趣的是,LINE卻在這個時間點展現出了一種特別的企業文化,示範了如何在互聯網興起的時代,兼顧傳統價值與最新的技術,吸引並凝聚人才,而且能集中這些資源,真正產生出價值。

今年有幸再度參加LINE的活動,我聽了很多session,上了很多課,但我想,對我而言,真正最有收穫的一課,是這個企業、這家公司所展現出來的企圖心、對自己定位的自信、以及在當前全球混亂的政治經濟局勢中,所走出的路線背後清澈的思維。

面對現今的國際局勢,很多公司,都在想自己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其實開發人員也是,過去幾年,我身邊很多軟體開發人員,要嘛往大陸發展,要嘛待歐美棲身,但LINE選擇的路線,卻給了我一個不同的啟發。我曾在研討會上說,很少人喜歡改變,特別是改變,但在這個時代,改變已經無法阻擋,改變將帶來挑戰(Challenge),但也唯有改變(Change),才能為我們帶來新的機會(Chance)。

或許,當我們看到了其他國家、其他企業正拚著命的努力時所帶來的啟發,台灣的開發人員,也將有機會在這個混亂的時代中,走出一條自己與眾不同的道路。

LINE Developer Day 2019 現場筆記 (二) - 關於LIFF的改變與未來
LINE Developer Day 2019 現場筆記 (三) – LINE Bot 與 DevOps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使用LM Studio輕鬆在本地端以API呼叫大語言模型(LLM)

VS Code的字體大小

使用 Dify 建立企業請假機器人

使用 Dify API 快速建立一個包含前後文記憶的對談機器人

使用C#開發LineBot(3) - 使用LineBotSDK發送Line訊息